古老的陽朔儺樂文化
陽朔的儺樂是我國最古老的音樂種類之一,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。儺樂最初為部落的祭祀音樂,春秋時,被茅山教列為教課音樂,其樂調低沉蒼涼哀怨,對于研究桂北古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很有歷史價值。
陽朔茅山教的教課音樂稱為師公曲,師公曲主要以牛角、長笛、陰鼓等民間樂器演奏。隨著哀婉蒼涼的樂曲那舒緩的節奏,師公們頭戴各種面具(根據內容和角色的不同更換面具形態),手持木棍、竹劍舞蹈起來,有獨舞,也有雙人舞,舞蹈粗獷簡潔,姿態動作有不少與花山壁畫的圖案形狀不謀而合。福利鎮倪家倪輔仁是倪家茅山教第24代傳人,倪老漢今年74歲,身體硬朗,步履矯健,聲音洪亮,精神矍鑠,看面容仿佛60出頭的漢子。
茅山教行教以武以樂相傳,作為茅山教教徒,首先習武,再演樂,繼而行醫,倪輔仁老人和他的師弟與弟子七人以村前方地為場,給我們(作者與人民畫報記者及旅游賓客一行)演了《大郎出關》、《大郎咬雪》、《大郎拜師》以及儺樂獨奏、儺樂合奏等教藝,其中《大郎咬雪》倪輔仁運起硬功把個白瓷碗當場咬成三瓣,那瓷碗在他的牙唇間像冰糖一般格格脆響,聞聲令人不寒而栗。在場觀眾游人無不感嘆稱絕,就是老虎的牙齒,也沒有這般堅硬呀。
茅山教面具兇頑猙獰,舞者將面具不是戴在臉上而是罩在額頭,與西南的儺面具完全不同。其服裝怪異,鎧甲搭長袍。武藝殘烈,聲色凜冽。
因長期被視為野教蠻藝,封建社會喜慶典禮不讓參加,只有祭祀、驅鬼、廟會才得顯威示眾。當地土著稱茅山教為鬼師教,其在封建社會地位極為低下,它能保存較為完整的教禮實屬不易。
茅山教雖是小教,但在南方為儺文化的主教之一。茅山教每年演教大節“十月香”,其儺樂有《捉蛟龍》、《四郎打鳥》、《莫王》、《魯班》、《盤王》、《宴王》等10多個曲目,其舞、樂、武、藝、教、醫一體化是“百家”中少見的,文化底蘊之豐富,顯示其歷史之悠久,內容之廣泛。
陽朔縣福利鎮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,是珠江水系和湘江水系貫通水網中的桂江古埠頭,這里雜居了各個省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移民,現在還有幾百戶是福建、廣東、湖廣的老移民。這里最大的民俗節是每年五月初八———即奶奶節。奶奶節其實就是媽祖節。不僅廣東、福建人信奉這個女神,當地人和湖南、山東等地遷徙的人也敬奉她,所以通稱奶奶神。每年五月八,茅山教的師公也參加這個祭祀慶典活動,他們為廣東福建人抬媽祖游街開道。也不知如此攙和了多少年、多少代,現在已經融合了。沿海文化和中原文化互相融合,形成桂北古鎮多教一體化現象。
隨著旅游業的發展,儺文化大量進入市場,儺面具千姿百態,形象迥異,以其古,用其奇,鑒于底蘊之豐富,源于歷史之悠久,很得中外游人賓客青睞。
具體注意事項可仔細閱讀:預訂須知 匯款方式
- ¥168陽朔花園居精品客棧
- ¥188陽朔帝都大酒店(西街江景)
- ¥198陽朔長青和精品酒店
- ¥230陽朔旖也愛也客棧
- ¥248陽朔永恒朗悅精選酒店
- ¥180陽朔別居一閣客棧
- ¥210陽朔四季花園精品酒店
- ¥418陽朔典雅居家庭自助公寓
- ¥660陽朔碧蓮江景大酒店
- ¥418陽朔新西街國際大酒店
- 11-07陽朔漓江景區舉行楊堤筏工第四季度培訓
- 11-07桂林成2017央視春晚南方分會場
- 10-01興坪鎮積極創建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
- 10-01漓江上榜國家首批“綠色旅游示范基地”
- 09-11心中最美是桂林
- 09-05游桂林山水有感
- 06-23陽朔獲“中國鄉村民宿發展示范縣”稱號